我不喜歡在旅行時遇到下雨.
我喜歡生意盎然的青山綠樹, 我喜歡豐富多樣的農產, 我知道這些都需要用水來灌溉, 所以下雨很重要, 但我就是不喜歡在旅行時遇到下雨.
日本位於東亞的季風氣候帶中, 夏天下雨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甚至常有颱風大豪雨. 之前去了日本三次, 每次都有遇到下雨天, 其中一次還遇到颱風, 另一次則是雨大到火車坐到半路全面停駛, 不得不在火車上過夜. 今年夏天又要再去日本, 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一定會再遇上下雨天, 但還是很期待能有多一點晴天. 因此在排行程找景點時, 在一個網站上看到"晴天之城"這個稱號, 多麼吸引人呀! 那個城, 是岡山. 再加上JR west pass出了廣域版本, 可搭新幹線到岡山, 那就決定了, 把岡山排入行程中吧!
但是, 人算不如天算. 雖然早已知道行程中不免會遇到雨天, 但這一次雨天的比例實在太多了吧! 就連去這"晴天之城"岡山的那一天, 也下起傾盆大雨.
那一天早上從姬路出門時, 雨已經開始下了. 搭上新幹線, 坐在舒適的車箱裡看著窗外, 還不覺得雨勢大. 一站的距離很快就到了.
下車後在車站地下一樓找到觀光案內所, 向裡面的小姐用破英文問了著名的後樂園和岡山城的交通, 小姐告訴我們公車號碼和車資, 以及搭車及步行各需要的時間, 並在地圖上幫我們標示了兩個景點的位置, 和附近值得逛的地方. 走出車站後, 才發現雨大得驚人, 步行完全不考慮了, 立刻走向火車站前的公車站. 車很快就來了. 公車路線大概是在市區內繞了路, 感覺坐到後樂園的門口, 還坐得滿久的.
後樂園號稱日本三大名園之一, 本以為會遊人如織, 但不知道是不是雨太大的關係, 這一天卻冷清清的. 走進大門, 走過沒有開放的主屋, 即看到一整片綠地和池塘, 視野極好, 但放眼望去, 幾乎沒看到幾個人. 這麼大片的草地, 在日本庭園中很少見, 而且養護得非常綠, 但邊緣全用繩子圍起來不讓人進入, 不過反正下這麼大, 也不可能在草地上玩.
大雨中後樂園的唯心山和澤之池, 後方樹頂可見暱稱黑城的岡山城. |
沿著小路遊逛全園. 除了草地和池塘, 池邊有土丘(唯心山), 日本庭園中不可或缺的茶室, 園中就有好幾處. 走到南門附近的茶室時, 雨大得不得了, 見這裡有賣日本茶和團子, 問Y要不要進去避個雨喝個茶, 一早就垮著臉的Y不願意, 只好繼續冒雨逛園. 草地外緣植有四時之花, 可惜大多不是現在這個時節開的, 只能看到綠葉. 草地周圍圍繞著大片的樹林, 竹林, 楓林, 梅林, 櫻林都有, 還有很多不知道名字的樹, 都整齊地集中在各個區域. 其中還有茶園, 稻田和菜圃, 造園的藩主是想把當時世界的要素都集中在這裡, 然後就可以窩在這裡不用去別的地方了嗎?
跟京都各大名園相比, 後樂園的大片草地確實滿特別的. 但這麼大的雨, 卻沒幾個可以避雨的地方, 這就掃興了. 莫非岡山真的雨不多, 而我們運氣特別好?
七月天, 本該是温暖的季節, 但在這後樂園, 卻因它的寬闊而更顯風雨的濕冷. 草草走過之後, Y不想待了, 我們便出了南門往岡山城去. 過了河不久, 河邊一聲巨響, 一根很大的樹枝從大樹上墜入河中. Y發現附近樹上的樹枝都爬滿了蕨類植物, 這通常是在潮濕的地方才會長成這樣. 岡山究竟是晴天之城, 還是潮濕之城?
暱稱黑城的岡山城, 現在是文物館, 展示了古代貴族的器物. 在城主的房間, 可以免費穿戴城主和公主的服飾照相. 身裁姣好的Y穿上全套公主和服, 還真好看! 只可惜平時沒有修練, 動作還是一樣粗曠, 當那位幫她穿戴的小姐要她跪坐下來照張相時, 她還是習慣性地兩膝大大張開, 一下子日本公主的婉約形象都沒了. 玩到了這個, Y一整天都緊繃的臉, 總算緩和了一點.
走出岡山城, 時間才剛過中午不久, 雨總算停了, 但Y沒興趣再在這個城市遊逛, 想離開了. 看地圖, 我指著前方不遠的一條路說, 那條路走到底, 應該就是火車站了. 可能是早上來的時候公車坐得時間還滿長的, Y不相信這裡跟火車站的距離那麼近, 便拿著地圖問人(Y好像還滿喜歡問路的). 路人證實了我的猜測後, 我們向那條路走去, 到了路口, 果然看到路底就是火車站.
這條路的人行道上有很多雕塑作品, 在觀光案內所拿的一份地圖中有這些作品的參照圖. 一路欣賞著, 很快就到了火車站. Y不悅地說, 這麼近, 早上為什麼還要坐車? 我說, 雨大成那樣, 不想淋雨嘛!
傾盆大雨下了一整個早上, 當時雨大到路面幾乎都要淹水了. 但這會兒, 路面幾乎快乾了, 這個城市可能有很好的排水系統. 一個以晴天著稱的城市, 會刻意做很好的排水系統嗎? 這通常不都是多雨的地區, 才會有這樣的需要?
雖然偶一遊之的經驗不足以做定論, 但我還是不相信岡山是晴天之城. 其實這個城市還滿值得一遊的, 若能不要下雨, 那就更完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