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雲林鎮安宮和五年千歲公園

M姊喜歡到處拜拜, 她說這叫走宮廟. 近日她常說起"五年千歲". 
那是什麼? 
就是神呀!
那個神的名字叫"五年"?
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感覺她也不是很確定.
為什麼叫這麼奇怪的名字? 有什麼典故?
因為五年拜一次.
講了半天, 還是不懂這位神到底是誰, 但總算了解她是在說位於雲林的一間廟. 上網查了一下, 這廟好像有個公園, 網路上的圖片看起來挺漂亮的.

那天到了附近, 時間還早, 想起M姊說的, 就繞過去看看.
電子地圖上標示這是個叫"馬鳴山"的小村子. 進了村, 安安靜靜的沒什麼人, 圍牆上塗著鮮艷的四色橫紋, 路兩旁的電線桿上分別貼著罷免和反罷免的標語. 沒多久看到停車場和像是橫木和大石堆成的圍牆, 這大概就是那個公園吧. 停好車, 看見圍牆上有個小門, 走過去想從這門進入, 但門的旋轉閘顯然只能出不能進, 只好沿牆走去找入口. 轉彎走到底, 是一個大水池, 池的對面是一座宏偉大廟, 池的這一邊再轉個彎, 看到像是入口的地方了.
門外標示公園名字的象塔, 題款"李登輝". 大門一邊是入口一邊是出口, 都裝了嚴密的旋轉閘門. 入口這邊告示假日會管控入園人數, 是之前covid-19流行時期的措施嗎? 那天不是假日, 遊人不多, 自由入園. 一進門, 告示牌上說這個園子是民國100年開始開放的, 佔地2公頃, 有73個景點, 需時90分鐘, 必須照標示路線走. 還真嚴格! 第一次來對此不熟, 就照規定來也行. 90分鐘對之後行程還可接受, 只是真要那麼久嗎? 
走一回之後才知道, 90分鐘只夠走馬看花, 太小看這個公園了. 就這一次入園的印象, 園內大致分成-仙境, 人間, 神域-三個主題.

大門這一帶是神域, 一進門就有一尊招財彌勒.
走過一段直路, 有一座蔣介石銅像, 這在以前的公園很常見, 民國百年之後的公園還有這個? 而且是座宗教公園? 
接著走到放生池. 池中的觀音和童子都有雙下巴, 以前的人大概認為這樣比較有富貴相, 和現在要瘦成紙片才好的審美觀不一樣. 仔細想想, 現在這種審美觀有點病態, 或許跟日子過太好, 富貴病太盛行有關.
自群仙泂起進入仙境. 我覺得這個部份是公園中最精彩的. 水洞清涼, 裡面天罡地煞六十歲星神情各異; 假山嶙峋, 走個幾步就覺得風景不同; 曲徑通幽, 羅漢天王忽現身守護; 柳暗花明, 常常發現各種動物塑像. 

明明佔地不大, 偏偏走了半天還走不出範圍. 有數次, 看見圍牆外的民宅, 聽見幾位婦女談天的聲音, 轉了幾個彎後又看到同樣的民宅, 聽到同樣的談天聲. 這裡是單行道, 只有一條路可走, 應該不存在迷路的情況. 仔細辨認, 才知前一次走的是半山腰的步道, 再前一次走的則是側上方的步道. 這些山石水道在不同高度看起來就完全不同, 才會有走在不同地方的假像. 走著走著聽到水車洩水的聲音, 忽然想起諸葛亮在江邊排設的八陣圖, 會不會也是類似這樣? 這裡只有一條路且還有指標, 八陣圖裡若有很多虛虛實實的岔路, 在錯路上擺設一些機關, 若是還有江流石轉再加上大霧, 還真能讓一支大軍進去了就出不來.
路旁除了山石, 有些路段的花樣看起來看是樹根或枯木, 摸一摸發現應該是水泥材質, 做得看起來那麼自然, 好用心! 但有些地方又覺得不大好, 像是"鵲橋"只是普通的水泥仿竹橋, 一隻鳥都沒有, 或是山崖上站著的不是神仙動物, 而是歐洲的尿尿小童, 這些地方就覺得突兀.
這一區的路都很小, 高低起伏, 坡度很陡, 頗耗腳力, 走出仙境時又熱又累. 幸好現在就來了, 再過幾年年紀大了, 大概就走不完了.
下一區是人間, 第一站, 上馬龍山. 底下這一段是普通的樓梯, 當時正有兩位先生在上面做工程, 想著路太窄大概過不去, 但這指定方向的單行道找不到別的路可走, 總不成再回仙境去? 一位先生發現了, 招呼我上去, 兩人暫停工作讓我先過去. 那天園子裡的遊客不多, 工作人員卻不少, 修剪樹木, 油漆修護, 這大概就是這個公園看起來這麼光鮮亮麗的袐訣吧!

馬龍山可能是全園的制高點, 到了上面視野很好, 可以看得很遠. 網路上說馬鳴山原名馬龍山, 得名於這一帶"沙丘起伏如馬龍相會". 不懂什麼是馬龍相會, 但從馬龍山上四望, 一片平坦, 除了田還是田, 沙丘在那裡? 不會就是腳下這一座吧? 既然叫馬龍山, 山頂這隻雄偉的動物半馬半龍, 就很合理了.
下山途中看到這一區名為"城堡", 沒看到堡壘建築, 但跟仙境相比, 明顯人工痕跡, 也算符合城堡之名.
這一邊的圍牆跟仙境不同, 那邊是山石橫木, 這一邊則仿古城牆. 牆內有仿竹涼亭, 不像仙境是仿菇菌涼亭. 這些景色差異讓人覺得仙境人間果然不同. 這裡有一段榕樹隧道, 明明樹是真的自然的, 仙境中的石洞隧道是假的人工的, 就是覺得這是人間那是仙境. 話說榕樹隧道裡氣根飄垂, 很漂亮, 但低了點, 還好我不高, 可以順利走過去.
人間這區也是有山有水, 水邊還有恐龍和鱷魚塑像. 鱷魚也就罷了, 恐龍? 這是某一時期的流行嗎?
接下來回到神域. 這裡有難得的岔路可選: 上摩天大橋或不上橋繞著大水池邊走. 這摩天大橋又高又陡, 若是剛進園體力充沛的時候, 或許會上去看看; 但走出仙境時就已經累了, 又還要走過人間, 此時若上橋, 怕會半路體力不支跌下來, 這橋看起來沒有任何防護, 太危險了! 要上天也不用這種上法, 決定pass這個大景點, 繞著池邊走. 邊走邊看向仙境, 好像什麼都看到了, 卻完全沒有剛才身在其中時感覺到的神奇性, 對一事物, 遠遠的看和深入體驗果然不同.
從一水底隧道上了龍船, 船倉裡是一座神壇, 不知道是哪位神. 從另一邊的隧道上岸, 走過曲橋, 就到出口了. 龍船和曲橋應該算是這公園的大看點吧, 但太累了, 不多徘徊.
建了這麼精彩的公園讓人遊賞, 出來後理應向主人道聲謝, 因此出了公園後, 到大水池對面的大廟-真正的神域-行個禮.
這大廟不叫五年千歲廟, 有個四平八穩的名字: 鎮安宮. 進廟後向上一看, 正殿上有好多尊神像. 徒手合十行禮後轉往後殿, 看到正殿後壁上有很精緻的浮雕, 雖然不知道主題故事, 但這浮雕色彩飽滿, 畫面鮮活, 感覺很生動.
側殿有個文物館, 可能因為非假日香客不多, 沒開放. 在這裡拿了份折頁看, 終於搞清楚了. 原來五年千歲不是某位神的名字, 而是十二位神的俗稱. 這十二位地支神照年輪值代天巡狩, 地方上每四年做一次大拜拜, 大概華人忌諱四的發音, 就把頭尾年都算進來成了五年, 所以俗稱五年千歲. 難怪正殿上那麼多神像. 沒回去數, 猜測至少有十二尊吧. 明年是馬年, 該是大拜拜年, 到時會很熱鬧吧!

回來整理照片, 想到這廟有十二位地支神, 園裡有那麼多動物塑像, 應該有對應十二生肖吧. 算一算, 大部份都有, 而且很多都不只一隻, 做得很生動靈巧. 但有例外. 沒有看到虎. 蛇有一隻半, 因為一隻的頭不見了, 只能算半隻, 另一隻嘴裡的牙沒了, 張著大嘴睜著無神的大眼, 活像長期受虐以致神智喪失的人. 猜想, 這會不會是嚇到人才被破壞的? 不知是遊客幹的還是園方幹的? 虎會不會也是因此被整隻敲掉了? 園裡還有其他明顯被破壞的地方, 像是一座裸女入浴像, 裸女的旁邊和腳邊各有一個無頭人, 那頭顯然不是一開始就沒有, 而是被敲掉的. 也沒有看到傳統的中國龍, 或許龍船可以算, 恐龍算嗎? 鱷魚呢? 馬龍也算半隻龍, 但這樣全園裡就只有半隻馬了.

M姊再來時, 跟她說我去看了鎮安宮, 問她對那個公園的看法, 她楞了楞, 說她沒進去過. 想想也是, M姊七十多歲了, 沒有運動習慣, 大概走不完整個行程吧. 真是可惜了! 很多事情得趁早做, 別想著等以後再做, 以後可能就做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