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

臺南新營天鵝湖

幾年前一晚在臺南開車趕路, 途中曾路過一個湖, 當時昏天黑地的看不清全貌, 只記得湖邊有天鵝的雕像. 這次到了新營附近, 想找個地方散散步, 從google地圖上看, 附近有個天鵝湖, 似乎有不錯的綠地, 就往那裡去. 在停車場停好車後下來一看, 這應該就是當時的那個湖吧!
停車場滿大的, 除了幾輛小轎車和一些機車之外, 還有兩輛遊覽車, 不知道是有團客來玩, 還是因為沒生意只好把車停在這免費的停車場裡? 在全球武漢肺炎的風暴中, 相較許多國家, 台灣算是防守得好的, 生活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小. 但還是免不了有些限制, 出國旅遊自然是不能, 國內集團旅遊也幾乎沒了. 政府說若情況沒有變壞, 這個月內就會逐步解除國內的各種限制, 有些設施和活動已經陸續開放了, 這真是好消息! 觀光旅遊運輸等相關產業就快回春了, 大家再努力撐一下吧!
白天, 從停車場就可看到這個湖的大致樣貌: 這個湖還滿大的, 被綠樹圍繞, 湖中有座多孔拱橋, 停車場旁靠岸處有雙鵝啣鈴雕像, 這就是那晚看到的吧?
停車場旁有一長條區域, 看起來像是親水區, 不過現在是全乾的, 像是噴水池的地方也只有一堆乾柱子. 附近的路燈都有天鵝圖案, 滿漂亮的. 有一個地圖解說牌, 上面說這是新營地區唯一的天然湖泊, 舊名"埤寮埤", 因為新營是個天鵝穴, 所以改名叫天鵝湖. 埤寮埤, 湖邊村子的湖, 這地名還真直白, 不過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 這既然是這個地區唯一的湖泊, 這樣說也不會弄錯.
既然取名天鵝湖, 湖中有沒有天鵝? 解說牌上說同在台南的頑皮世界曾送了兩隻黑天鵝來, 但我當天沒看到. 環湖一周, 在水面上只看到鴨子. 在拱橋南端的岸邊有看見禽寮, 裡面有家鵝和更多鴨子, 這禽寮規模不大, 大概是為因應地名而養來觀賞用的. 此外, 湖東側有一個長滿綠樹的小島, 樹上有白鷺鷥築巢, 環湖的樹木間也有許多常見的鳥類, 生態算是不錯的.
沿岸疏落地種著荷花. 幾莖細杆撐著碧綠圓傘, 綴幾點粉紅色的花朵, 沒有蓮葉田田的夏日喧鬧風情. 但在這雖高温卻因有微風而不會悶濕的午後, 荷下水面盪漾著微微波紋, 搖曳著寬大的倒影, 看起來頗有韻味. 若有擅長繪畫的人來此寫生, 不管是水墨畫, 水彩畫, 油畫, 或鉛筆素描, 應該都不錯.
走著賞著, 湖裡突然一陣騷動, 一柱水柱擎天噴起, 被風一吹, 那一帶一片水霧, 原來那裡有個噴水裝置. 後來環到北岸時, 那裡又有不同形式的噴水, 看來是個可以做多種花樣的設備, 在夏天的節慶裡, 或許可以做水舞表演.
湖的西邊是停車場和公路, 這裡的岸邊較高, 欄竿圍得嚴密, 無法親水. 
南岸的樹林後是一個村子, 猜想這村子就叫做"埤寮". 從湖岸看, 這村子有破落的老式磚瓦平房, 也有新建的高級樓房, 那樓房的的景觀應該不錯吧, 房價大概也很不錯. 湖邊腹地都不大, 主要是環湖小徑旁狹窄綠地, 只有西南邊稍寬一點, 這裡有一片小樹林, 裡面有十二生肖的雕像.
湖的東岸和北岸外皆是農田. 東邊的環湖道較寬較直, 好像是以前通往糖廠的.
北岸在湖中有兩個涼亭. 東邊的涼亭離岸較近, 也比較大比較漂亮; 西邊的要經過一道彎彎曲曲的橋才能到達, 或許這九曲橋才是看點, 亭子只是充做終點用的.
說到橋, 這湖略呈東西向的葫蘆形, 中間細窄的地方即是多孔拱橋的位置. 這天下午天有點陰, 水天都鬱鬱灰灰的沒什麼色彩, 相較之下銘黃色的橋就顯得很醒目. 橋面是灰白色的, 橋欄上有成排白色石獅, 每隻都長得一樣, 大概是大量製造的雕刻.
1968網站的台南景點中沒有包括這個湖, 這裡大概不是什麼著名的遊樂場所. 不過在這非假日的午後, 湖邊人還不少, 好在這裡夠大, 要維持1公尺距離不困難. 穿著拖鞋在湖邊垂釣和坐在長椅上發呆的大多是中年以上男士, 他們可能是附近村落的居民吧! 穿著輕裝運動鞋散步的, 有單獨或二三人成群的中年以上女士, 也有手牽著手的年輕情侶, 這些人大概有相當比例是外來遊客吧, 他們當然不會維持1公尺距離, 不過半數以上的人都戴著口罩, 所以應該不會有問題. 台灣到目前沒有大規模流行病社區感染, 不用太緊張, 但小心一點是好的, 新聞說今年的流感, 腸病毒等往年到此時就大量出現的病患變少了, 醫生認為是為預防武漢肺炎而做的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距離等行為, 使其他疾病的傳染機會也跟著減少, 可見這些做法是好的.
在北邊一處有多位釣客的草地上, 一隻黑色扁身大魚被丟在那裡彈跳著. 旁邊一位散步的男士跟他的同行者說那是外來種. 這湖裡的生態也在改變著. 雖說生態學者主張清除外來種保護本土種, 但這些外來種大多不是自己來的, 有很多還是人們硬把牠們帶來的, 牠們自己也不願意離開原生地, 現在又不給牠們生路肆意將牠們驅趕屠殺, 好可憐! 站在演化的立場, 原生種競爭力不如外來種, 靠著人為做法勉強生存著, 這對整個生態圈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但同樣情形代換到人類社會, 弱勢者就這樣活不下去很可憐, 再說回原生種生物, 牠們活不下去不也同樣可憐嗎? 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搞不懂的事還沒想通, 已經走了一圈回到停車場了. 一路慢慢走走看看, 大概花了一個多小時吧. 好久沒這樣散步了, 真舒服! 

沒有留言: